2023年11月,由市、镇“民生大莞家”微实事项目资金支持的“居客侨之乡·望油溪风采”文化保育项目,在凤岗镇公共服务办公室、凤岗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和油甘埔村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由油甘埔村社会工作服务点负责组织完成项目所有内容并结项,得到了居民的大力称赞。本项目是以凤岗镇油甘埔村的建筑——碉楼为媒介,在社区内开展多元化的保育活动,以此加强居民对油溪建筑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升居民的保育意识和归属感;同时设计、制作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作为文化保育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宣扬、传承油溪的碉楼文化。
本项目共开展11场活动:5场文化保育活动,(3场传统建筑导赏活动、2场传统建筑定向活动),5场志愿者培育活动,1场志愿者团建活动。直接受益人数为301人,间接受益人数为175人,形成了一支10人的社区文化保育志愿服务队。
(一)项目实施效果
满意度分析
为了解参与者、志愿者对项目的质量、项目的效果、工作人员的态度、项目的需求贴合度等,进一步提升社工服务质量,提供更切合居民需求的社区服务,在本项目结项5个工作日内,让服务对象填写项目满意度调查表。根据回收的60份项目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显示,服务对象对整体项目开展的满意度平均分接近满分。
产生的社会效应/社会影响力
注重“四社联动”,多次与油甘埔村委会、油甘埔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学校家委会、社区志愿者等多方联系,例如提供场地、协助清理场地卫生、提供场地设备、通知联系学生等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项目活动中,使更多人能够认识和了解油溪的碉楼的文化,进一步达到宣扬和传承。
宣传及影响力方面,项目也得到了凤岗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平台媒体的关注,扩大了项目的影响范围和参与人群数量。
从项目满意度调查表了解到,65%的服务对象在参与完项目活动后表示“活动非常有意义,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多组织类似的活动”“希望活动内容能够更加丰富多样”。服务对象对于项目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二)项目推广及可复制性
从志愿者团队方面来看,目前文化保育志愿服务队已形成,并且团队中的导赏员经过培训、多次上岗面向服务对象进行导赏,导赏员们均拥有一定的导赏技能,对导赏的流程和内容也相对熟悉。
从社区需求来看,根据项目的前期调研和项目的后期反馈可以了解到,社区居民对于碉楼文化有较高的兴趣,普遍希望居民自己或者孩子可以学习到更多自己所在社区的历史文化,对项目的开展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且凤岗镇每个村居均有碉楼的存在,只需根据村居碉楼的位置及其他因素,调整修改项目的部分内容,便可将项目复制到其他村居开展,让居民可以认识到更多的碉楼及其背后的故事和存在意义。
从经验投入方面来看,本项目经过一年的经验积淀,对项目内容的设计、对社会资源的积累、对志愿者的培育,均有了一定的服务经验。
(三)精彩回顾
志愿者培育
成立文化保育志愿服务队伍,充分调动“社区”内的人力、物力、文化等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参与、培训和实践,激发目标群体保育社区文化的动力。
文化保育服务
为凤岗镇居民及其子女普及油溪建筑文化的来源和故事,让传统文化在同一片土地开出不一样的花。
文化产物
发掘参与者、志愿者的特长和潜能,通过构思、设计、 绘画等方法将油甘埔村的建筑文化形成手工艺成品。
文创产品以碉楼为元素,设计了明信片、钥匙扣、手绘地图、帆布包等一批物品。其中还有碉楼手工材料包,让群众可以“一砖一瓦”搭建出属于自己的“碉楼”,感受凤岗镇华人华侨建设家乡、心系祖国的爱国之情。
项目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文化传承的结束,凤岗镇现存120座碉楼,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细心发现留意自己身边的客侨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