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近年来,莞城街道聚焦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致力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美丽圩镇,让高质量发展蓝图在老城区可知、可感、有共鸣。
“文化莞城”推出“美丽圩镇”系列报道,探寻莞城街道美丽圩镇的做法和亮点,总结经验再出发,为莞城街道实施“百千万工程”,实现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敬请垂注!
一条条道路改造升级,一座座口袋公园焕新蝶变,一处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美丽圩镇建设中,莞城博厦社区以推进“百千万工程”为重要抓手,根据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美丽圩镇公共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
(一)有颜值有内涵 社区旧貌换新颜
行走在博厦社区,修葺翻新后的博厦牌坊焕然一新,大气宽敞,车辆往来畅通平稳;原本杂乱无章的营业招牌变得整齐划一,临街商铺井然有序;昔日残败破旧的楼房外立面也正被修缮一新,墙体彩绘形象生动……今天的博厦,一街一景,一草一木都在美丽圩镇建设东风的润泽下变得更加整洁明亮、活力满满。
博厦牌坊的翻新工程,将彰显圩镇特色、方便市民出行、美化道路景观作为工作目标,对路段及周边景观进行改造升级。改造前,这里的路面未全部硬底化,机动车占道严重。现如今,路面全部实现硬底化,无障碍设施得以完善,通道入口标志也加以翻新,还新设置了停车场道闸,改善以往机动车占道问题。
一位2023年初在这里开零食铺的店主表示,去年中开始改造工程后,路面标划了停车位,另外还有一个统一规划、规范管理的停车场,为附近居民带来更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路上不会像之前那样乱停车,路也好走了,生意都好一点,我们来做生意的也不用担心没地方停车。”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社区投入资金对博厦大道的市政硬件设施全面升级改造,同时加强推动环境卫生和城市秩序全面提升。改造工程针对原本设施老旧破损的人行道进行全面升级,优化慢行系统,优化道路两旁绿化带,整体提升周边绿化景观效果。
而高桥坊外立面改造工程则充分考虑了未来周边发展的定位,并融入了莞城文化元素,打造出具有莞城文化特色的外立面示范街区。建设前,这里的招牌杂乱无章,三线凌乱,建筑色彩不统一。改造工程实施后,对破损的路面进行修复,方便了群众出行。道路两侧三线也实现规范上墙,户外广告招牌示范街区已完工,已建立一牌一档,实现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审批备案全覆盖。建筑色彩统一而不失活泼,特色彩绘栩栩如生,既提升了街道的颜值,也充满了文化的味道。
(二)改善人居环境 内外兼修惠民生
去年,博厦社区通过“微改造、小提升”,先后建成了九坊口袋公园、滑石街口袋公园和黄屋坊儿童口袋公园。
九坊口袋公园和滑石街口袋公园建设通过把社区老旧设施、场地巧妙“活化”,充分利用边角“零碎地”进行升级改造,设有健身休闲长廊、历史文化宣传墙、绿道和自行车专用道,为群众提供了休闲运动的空间,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黄屋坊儿童口袋公园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更换了一批全新的活动设施,包括一套大型组合滑梯以及秋千、摇摇乐、跷跷板各12套;并将原来的破损人行道改装为一条20米“微”跑道。墙面四周也设置了家风家训、法律知识、科普知识等宣传栏。这里不仅成为小朋友们开心玩耍的场地,也是老年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2023年11月,博厦社区通过“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对可园中学对面空地公共区域进行美化提升,通过多种景观设计手法使该场地改造升级成一个多样空间、绿意盎然、富有魅力的博厦社区博学小公园,为美丽幸福博厦注入新的活力,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次改造项目通过增添多彩植物和本土树木,打造清新怡人的绿化环境;增设艺术景墙、休闲石台石凳、文化造景石、园景灯光、健身路径,打造舒适的街角环境及健身休闲的游憩空间。
博厦社区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以创建“特色精品村”项目为抓手,紧紧围绕美丽圩镇“七个一”的建设要求,强化规划引领,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
博厦社区通过改造商业店招牌、整治三线乱象、修缮建筑外墙、升级人行道、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社区景观等,改造了一批建筑景观、新添了一批文化设施、打造了一片美丽田园,并重点完善文化设施、基础设施配套、标志系统等,同时持续完善各项长效机制,着力补齐民生服务短板,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人居环境从“一时美”转向“时时美”,确保良好的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常态化保持,为群众的幸福感持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