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老虎机

东莞民政简报第14期
作者: 日期: 2016-07-15 来源: 本站 浏览字体: 【大】【中】【小】 浏览次数:-

(第14期)

澳门老虎机 编(总第779期) 2016年6月14日

东莞市殡仪社工服务“三个注重”显成效

为有效发展社会工作,我市鼓励有关部门在实践过程中大胆创新,探索和发展具有东莞特色、符合东莞实情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2011年4月,澳门老虎机 主动探索,创新性地将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殡仪服务领域,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殡仪服务,给丧属及殡仪馆工作人员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构筑新的精细化、专业化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殡仪服务新模式。这一举措对于提高殡葬服务水平、推动人文殡葬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计划实施至今,创建了“哀伤辅导热线”、“生命热线”、“哀伤辅导资源共享群”等项目,为治丧群体提供陪同服务,业务咨询、指引或转介,哀伤辅导专业培训等服务,辐射医务、社区、青少年、企业等社会服务领域,累计共接待咨询13156个,建立个案71个(治丧群体个案55个,员工个案16个)、开展主题活动121场,宣传活动112次,举办志愿者“哀伤体验之旅”项目30期,建立殡葬工人增能小组3个。

一、 注重政策引领,提升社工效应

一是健全制度架构。一直以来,我市都坚持从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入手推动社会工作发展,2009年5月,我市正式出台了《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和7个配套文件。同年7月,印发《东莞市社会工作试点实施方案》,从而形成了1+8的东莞市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为全市加快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和坚实的制度保障并明确将殡仪服务社工购买经费全部纳入市财政预算范围,有力保障了社会工作的经费供给。二是建立支持体系。澳门老虎机 高度重视探索殡仪服务社工发展,多次组织专家以及业内权威人士对在市殡仪馆设置社工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发布《东莞市殡仪馆社会工作介入服务发展计划》,明确殡仪社工服务内容、服务要求,主体责任等,东莞市殡仪馆非常重视社会工作发展,专门成立社会工作领导工作小组,安排分管业务的副馆长直接负责指导相关工作,馆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统筹管理社工服务,各个股室也安排专人及时与社工沟通服务问题,配合社工服务设立哀伤辅导室和咨询台。三是强化宣传认同。社工介入殡仪服务具有协调关系者、危机干预者、心理援助者和社会支援者的角色定位。为充分发挥社工人员在协调关系、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东莞市殡仪馆利用会议、宣传栏以及宣传资料等渠道,积极宣传社会工作知识和典型案例,提高干部职工和办事群众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度,设立心理咨询站、社工信箱等,建立起一条求诉、求助的绿色通道,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

二、 注重需求导向,夯实服务基础

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与殡葬活动助人本质是一致的,社工介入殡仪服务中突出需求导向,调动内部资源,有效夯实服务基础。一是突出需求导向。丧属到殡仪馆办理火化往往只是一次性的,殡仪社工能在即时咨询中跟进服务对象并发展成个案的比例很低,所以在馆内做哀伤辅导具有一定客观条件上的限制。殡仪社工根据客观工作情况和服务对象需求,先后开通 “哀伤辅导体验”,“热线电话”等项目,有效地整合了在不同服务岗位上的社工资源,让更多群众得到哀伤辅导服务支持,社工重点跟进个案主要集中关注非正常死亡异地务工人员的丧属,以疏导情绪和协助处理亲人的“身后事”为切入,为有需要的丧属提供哀伤辅导、情绪疏导、政策咨询、临时救助、个案管理和“生命热线”等服务。协助丧属正确面对伤痛,顺利过渡悲伤情绪,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为经济上有困难的群众,提供援助申请。此外,在家属休息区设置寄语墙和天堂信箱,丧属可将对逝者的哀思、怀念写在卡片上,挂在寄语墙上或放入天堂信箱。二是调动内部资源。社工服务重视殡仪馆内部资源开发和调配,以殡仪馆员工为切入点,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增加对员工的增能培训,组织有兴趣的员工建立志愿者讲师团小组,以点带面推动整个社工服务与殡仪馆业务流程相互融合发展。树立良好的东莞市殡仪馆员工志愿服务形象,逐渐形成殡仪馆特色志愿服务。同时,社工还通过小组、活动、联谊等方式建立员工间的友好关系,为员工提供团队心理支撑力量,协助员工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提升社交能力,使之更好地融入其家庭及社会生活。通过组织心理咨询、相互支持小组、茶话会等丰富员工日常生活。帮助员工建立正面积极的职业认同感,协助其正确面对及处理心理情绪困扰,预防负面情绪对员工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三、 注重服务参与,推动志愿服务

东莞市殡仪馆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社工服务理念,积极发挥馆内外志愿者的模范作用,开展各种特色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是优化载体形式。在馆内各个点统一设置志愿服务标识,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和服务电话。在人员配置上,以各岗位点工作人员为主体,党员、团员青年广泛参与,组建志愿服务队,采取常态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完善服务体系。社工通过打造“哀伤辅导体验”项目,组织志愿者在清明、重阳期间开展志愿者服务,利用“哀伤体验之旅”平台,开展生命教育,从社会层面推动哀伤辅导社区化、广泛化应用,该项目的直接受益人群有1160人。社工进入该馆服务至今,已经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逢清明、重阳两个节日,招募组织志愿者前往市殡仪馆开展志愿者服务,同时与东城、南城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社工利用社会力量组建了生命教育讲师团,通过招募员工志愿者,建立一支稳定的志愿者服务讲师团,以殡葬服务为切入点,向丧属、老年人和社会大众宣传殡葬服务,增强其对生命的了解,重建家属生活信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