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日期: 2021-09-20 | 来源: 本网 | 浏览字体: | 【大】、【中】、【小】 | 浏览次数:990 |
社会组织名片
名称:东莞市作家协会
党支部成立时间:2019年
党员作家访革命旧址、逛革命博物馆、游伟人故居……他们在聆听革命故事中寻找创作灵感,创作推出优秀文学作品,以手中的笔讲述东莞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东莞市作家协会党支部于2019年8月成立,是首个在广东省地级市中成立党支部的文艺类社团机构,在全国同类协会中也名列前茅,具有鲜明的引领、示范和创新意义。
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持创新创造,团结和带领党员作家讲政治、顾大局、树正气、做表率、创精品,提升流动党员作家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东莞市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胡磊告诉记者,作协党支部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引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
在作协党支部的引导下,近年来,东莞涌现了一批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优秀文学作品,让东莞故事和东莞精神在卓越的文艺创造中焕发璀璨的光芒。
如何正确引领东莞作家队伍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
以疫情期间东莞作家、文学爱好者的文艺战疫为例,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东莞市作家协会党支部向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风雨同舟,共抗疫情”抗击新冠疫情文艺作品征集的倡议》,倡议作家、文学爱好者拿起手中的笔,围绕疫情中的人与事,挖掘书写讴歌包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内的、在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案例,讲好最美抗疫故事,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传递正能量,团结引领大家齐心协力防控疫情,为共同抗击疫情作出贡献。“在这次征集活动中,我们征集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汇聚起一股抗击疫情的文艺力量。”胡磊说。
紧抓文艺优势,讲好东莞党史故事
围绕紧抓文艺自身优势,组织实施建党百年专题文学实践活动,讲好党史和红色故事,进一步提升东莞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早在2020年8月,东莞市作家协会党支部联合市文联党支部、麻涌镇文联党支部,组织开展了“红色麻涌,文学之旅”主题党日活动,20多名党员作家参加了主题党日教育实践。在这次主题党日教育实践中,党员作家欢聚一堂,畅谈新时代对党的光辉历程和红色革命题材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要重视东莞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生态以及红色经典文本等解读、记录与书写。
另外,东莞市作家协会党支部与桥头镇文联、麻涌镇文联等单位合作,计划在2021年开展“重走长征路”东莞作家写中国系列创作采风活动,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呈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胡磊认为,从全国党史和地方党史的关系来看,东莞党史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1924年东莞县建立了党的组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莞党组织也是全省最早恢复活动、建立党的县级组织的几个县之一,东莞涌现出了一些重要的党史人物,如袁振英、李源、莫萃华、赖成基、李本立、陈志仁、何与成、陈铭炎等。他告诉记者,党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如周恩来、彭湃、阮啸仙等都曾经在东莞活动,推动了东莞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东莞一些重要的革命史、党史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活跃在东江地区的东江纵队,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一题材优势,胡磊积极组织党员作家进行党史题材创作。
目前,已先后推出了王卫东的长篇纪实文学《红旗漫卷》《红星照耀》《红色战歌》《北斗星下去延安》,曾宜庚的“龙系列”长篇历史小说《边城密战》《喋血湘黔》《龙战太行》《大军压境》,雷电波的长篇小说《东纵少年》,以及林汉筠的非虚构作品《金凤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