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老虎机

当前位置:澳门老虎机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东莞市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导引

来源:本网 时间:2020-02-17 16:18:05 阅读:-
【字体:

    村(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性因素。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基层抗疫联防联控防线,充分发挥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四社联动”机制在基层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家《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5号)、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动员城乡社区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民发〔2020〕9号)及民政部《社区“三社联动”线上抗疫模式工作导引(第一版)》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如下导引:

    一、工作机制内涵

    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是指在镇(街道)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托村(社区)各类组织,有效动员村(居)委会成员、村(居)民小组长、村(社区)党员、村(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其他社会力量等各方力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工作手段,为群众开展科普宣传、疫情监测、环境整治、信息咨询、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危机干预、健康咨询、服务协调、资源链接、爱心帮扶、个案辅导和个案管理等服务,形成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驱动、社会工作为手段、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通过构建“四社联动”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村(社区)各类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营造亲善友爱、人人尽责的社区氛围,为疫情防控工作夯实基础,贡献力量。

    二、各方工作内容

   (一)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由村(居)委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主要负责协调、发动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驻社区企业、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组织动员。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由5员(“两委”成员、网格员、协管员、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治安队员)2长(楼门栋长、小组长)2社(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组成的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组,制定工作人员包户、包区、包片制度,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将上级布置的各项防控工作责任落实到人、联系到户。动员全体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商业企业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组建线上抗疫微信工作群,牵头开展线上抗疫工作。

    2.宣传引导。依托村(社区)微信群、公众号、QQ群、公开栏、LED电子屏、农村大喇叭、标语等载体,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醒村(居)民外出自觉佩戴口罩、不参与任何群体性、集聚性活动,及时发布就诊信息,动态更新当地疫情防控动态和政策,引导村(居)民不信谣、不传谣。

    3.信息传送。排查掌握辖区“二标四实”信息,通过出租屋业主通知租客尤其是疫区人员暂不返莞。按照各级、各部门要求,实时报送疫情信息。引导社区居民运用社区信息平台反馈个人健康信息。总结挖掘辖区疫情防控典型经验做法,做好相关防控信息报告、发布。

    4.疫情监测。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要求,会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重点人群开展登记在册、跟踪监测、居家隔离等工作,发现疑似病例马上联系当地指定医院为其就诊。对确诊病例,配合疾控部门做好调查工作,督促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自我隔离或到政府指定地点隔离,并作跟踪观察。指定快递、外卖等配送物品临时存放地,由村(居)民自行领取。定期巡查,发现群众聚集情况立即劝离。

    5.环境整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村(社区)公共场所、服务设施、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暂停关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服务场所,有条件的可采取电话预约一对一服务方式。配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巡查农贸市场、便民摊点等场所,参与劝导群众聚集营业场所暂停营业。

    6.爱心帮扶。关怀慰问村(社区)特殊群体和困难家庭,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协助做好医务人员、被隔离人员父母、子女照顾工作,为隔离观察人员提供生活便利。密切留意“三不管人员”(暂时入不了工厂、回不了社区、进不了宿舍),根据镇(街道)统一安排,协助做好“三不管人员”的安置和人文关怀工作。

    7.协助企业复工复产。加强对辖区内企业复工复产的现场检查核查,协助辖区内企业解决疫情防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已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存在疫情传播可能的村(社区),应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另行承担以下两项工作职责:

    1.重点人群管理。调动网格员、治安队员、家庭医生等力量,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并实施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

    2.重点区域消毒。协助疾控中心做好病例家庭、楼栋单元、单位办公室、会议室等疫点的消毒,以及公共场所清洁消毒。

    (二)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疫情期间,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主要负责配合村(社区)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其中,全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自行联系服务所在地镇(街道)社会事务局,明确每名社工对口服务的村(社区);社区志愿者分工由属地村(居)委会自行安排。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协助监测疫情。发挥扎根社区、熟悉社区的优势,协助村(居)委会收集、记录重点人群信息,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至村(居)委会,由村(居)委会统一上报。

    2.关爱弱势群体。对独居孤寡老人、低保低收人群、困境残障人士等服务对象,通过走访慰问、物资派放、资源链接等形式提供关爱和支持。协助做好被隔离人员父母、子女的照顾及“三不管人员”的人文关怀工作。督促隔离人员其他家庭成员做好居家医学观察。对生活不能自理、且子女亲属已接受隔离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协调相关服务机构为其提供专业服务。

    3.提供专业服务。为有需求的患者及其家属、医务工作者及其家属和其他有需要的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情绪疏导、心理支持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4.动员社会力量。协助招募专业医护、便民服务、秩序维护、心理疏导等不同方面的志愿者,有序组织开展网上培训和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根据市民政局发布的《关于动员东莞市慈善力量依法有序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告》,动员驻村(社区)企业、个人捐赠防控物资、资金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5.协助宣传教育。协助村(居)委会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及时了解掌握国家、省、市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和要求,引导群众与当地党委政府保持一致,科学预防应对疫情。

    (三)社会组织。鼓励各社会组织联系服务所在地村(居)委会,以村(社区)为主阵地,协助村(社区)开展健康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关爱困难群众等工作。其中,异地商会应加强对各地会员及其亲属的宣传和引导,做好异地返莞会员登记和报告工作。社会服务机构密切关注服务对象健康状况,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各项防控措施要求。行业协会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引导会员企业做好医疗物资生产、食品生产、餐饮经营等疫情需求供应,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社会组织对口联系村(社区)名单,需及时向市民政局社会组织事务中心报备;疫区返莞会员和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需及时按照相关程序报备。

    (四)其他社会力量。村(社区)个体工商户、企业除落实市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疫情防控的通知》(东防控新疫办〔2020〕26号)要求以外,可从以下几方面参与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

    1.疫情监测和信息共享。对疫情重点地区以及非疫情重点地区但有“两史”的员工做好信息登记,引导其暂不返莞返岗,并报村(居)委会备案。每天收集返岗员工身体状况信息,发现有症状患者向属地村(居)委会报告。协助跟进被隔离员工的医学监测。

    2.健康宣传教育。协助配合村(居)委会将国家、省、市关于疫情防控的文件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员工中,教育员工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3.参与志愿服务。动员内部员工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参与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4.爱心慈善捐赠。有条件的生活物资生产类企业,可向属地村(社区)捐赠防控物资或生活物资,为村(社区)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爱心送温暖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三、主要工作模式

    建立村(社区)“四社联动”线上线下联动抗疫模式,通过建立社区居民组成的线上居民群、社区志愿者带领的聚焦服务群、社会工作者带领的重点陪助群和驻村(社区)爱心企业参与的企业帮扶群等四类微信群,畅通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组与社区居民间的沟通渠道,调动村(社区)各方力量在线上线下共同做好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基本工作流程如下:

    (一)组建微信群。村(居)委会牵头组建四类微信群:

    1.社区居民群。以村(社区)常住人口为基数,组建若干个村(居)民微信群,每户家庭派1名代表入群,每个群规模约50-100人。群管理员由2名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组人员担任,主要负责做好本群成员的健康宣传、排查监测、诉求收集、信息咨询、志愿者招募等工作。

    2.聚焦服务群。根据社区志愿者配备情况,组建若干个聚焦服务群,主要负责对有需要帮扶的村(居)民开展线上咨询、线下反馈及资源链接服务。每个群由2-3名志愿者管理,群成员由社区居民群根据诉求收集情况进行转介。

    3.重点陪助群。根据社会工作者配备情况,组建若干个重点陪助群,主要负责对村(社区)重点管理对象(包括居家/集中隔离人员及其家属、疑似患者、严重焦虑者等)做好线上个案辅导、情绪疏导、危机干预、健康咨询等服务。每个群由1-2名社会工作者管理,群成员由社区居民群根据日常监测所掌握情况进行转介。

    4.企业帮扶群。根据辖区个体工商户、企业分布情况,组建若干个企业帮扶群,主要负责向企业员工传达疫情信息、收集企业疫情监测情况、发布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公告,引导商户企业认领疫情期间爱心帮扶项目。每个商户企业派1名代表入群,群管理员由2名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组人员担任。

    (二)建立联动机制。微信群管理员实行线上24小时轮班值守制。联动内容包括:

    1.日常监测。社区居民群通过线上手段,每天做好本群成员的健康宣传、排查监测、诉求收集、信息咨询、志愿者招募等工作。其中,重点掌握对疫区返回人员、外地返回居住地人员的身体状况,隔离对象的心理情况,以及特殊群体、困难家庭的生活需求。对有意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群成员,指导其填报《志愿者信息登记表》(附件1),由群管理员负责收集汇总。

    2.信息转介。对在社区居民群日常监测中所掌握到的服务需求信息以及心理危机苗头性问题,由社区居民群管理员转介到聚焦服务群,由社区志愿者负责接收跟进处理;对掌握到的重点管理对象,社区居民群管理员直接将其转介到重点陪助群,由社会工作者负责接收并作后续跟踪监测。社区居民群所收集的《志愿者信息登记表》,统一转发到聚焦服务群,由群管理员负责汇总和调配志愿者。

    3.开展服务。对社区居民群转介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首选通过一对一线上互动的方式开展服务,并填写《服务对象咨询记录表》(附件2)进行备案。确有线下服务需求的,如生活照料、物资配送、医疗诊断等,由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组人员共同研究决定解决方案。在不涉及侵犯居民个人隐私的情况下,也可将相关需求信息反馈至社区居民群和企业帮扶群,鼓励社区商户企业、居民给予帮扶或链接社会资源给予解决,共同开展线下爱心送温暖活动。

    (三)建立抗疫资源信息库。村(居)委会负责另行建档造册,登记四类微信群所掌握到的或可运用共享的抗疫信息,供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组人员使用。具体包括:疫区返回人员、外地返回居住地人员基本情况、典型个案解决方案、服务记录表、可对接社会资源信息、疫情预防答复口径、村(社区)捐赠物资库存信息等。

    四、健全保障机制

    (一)服从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组要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和镇(街道)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统筹协调下,根据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工作安排,通过“四社联动”工作机制,落实各项防控工作任务。工作中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在艰难时刻挺身而出、站在一线、扎实工作,带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联防联控。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组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疫情监测中要教育村(居)民诚实申报、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做好重点人群的居家隔离和症状监测工作。爱心帮扶中鼓励居民通过捐资捐物、协助观察、协助宣传等方式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营造亲善友爱、人人尽责的社区氛围。驻村(社区)复工复产商户企业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到防控机制、员工排查、设施物资、内部管理“四个到位”,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三)加强自我保护,严格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要坚持安全优先,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接受疫情防控安全培训。如出现发热、咳嗽、全身无力等症状,要马上停止工作,及时就医就诊,并第一时间向村(居)委会报告。

    (四)强化工作指导,确保“四社联动”落实到位。各镇(街道)社会事务局要为村(社区)开展“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创造条件、建立机制,并提供必要支持。市民政局设立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指导组,各镇(街道)在组织开展工作中如有疑问或建议可联系市民政局相关业务科室(联系方式: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22832519,社会工作科22832571,社会组织事务中心22019363)。





附件2-1 志愿者信息登记表.docx

附件2-2:服务对象咨询记录表.docx



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

智能问答
手机版
扫一扫打开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开奖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