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要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严守牢。社区防控工作事关国家“疫”大局,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当前,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各方力量纷纷聚集社区一线,为战“疫”工作贡献力量。《东莞市村(社区)“四社联动”疫情防控工作导引》印发之后,各镇(街道)积极作为,多措并举,充分发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其他社会力量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筑牢了基层联防联控严密防线,为我市打赢疫情阻击战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严守社区防控线,联防联控聚力量。村(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在“四社联动”工作导引的指导下,全市593个村(社区)迅速行动,组织发动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驻社区企业、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并积极创新防控模式,灵活采用多种防控方式,形成广泛有力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战线。洪梅镇氹涌村开启“线上防控”模式,建立“居家战疫组”微信群,通过线上“零接触”的方式及时掌握居家隔离人员的健康状态,完善居家隔离日志,并启动线上心理志愿服务,帮助居家对象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疫情。莞城街道北隅社区以各居民小组为单位,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把口罩及生活物资送到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户家中,并手把手地教导困难群众正确使用口罩的方法,扎实做好防疫期间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
搭建社工温情网,专业帮扶暖人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扎根社区、熟悉社区的优势,积极配合村(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基层社区战“疫”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共有超过3000名社会工作者投身一线开展工作,并启动356条线上服务咨询热线,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心理支援服务,线上线下累计服务总量超87万人次。大朗镇求富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成立“抗疫一线人员后援团”,为24小时值守的一线人员送去温暖的爱心下午茶和爱心夜宵,感谢他们为抗疫工作的付出。常平镇卢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积极组织居民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共同组成抗疫队伍,每天在辖区进行入户走访,开展人员排查,协助975名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完成“莞e申报”工作。
社会组织齐作为,复工复产引导忙。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协助村(社区)开展健康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关爱困难群众等工作。行业协会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引导会员企业做好医疗物资生产、食品生产、餐饮经营等疫情需求供应,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异地商会切实加强对各地会员的引导,做好返莞会员登记及复工复产指引工作。东莞市医疗器械协会在第一时间发出疫情防控倡议书,引导会员单位依法依规经营,不囤货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及散布涨价谣言,有效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东莞市福建商会法税援助委员会及时梳理相关法律指引,让会员了解疫情防控工作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帮助会员在复工复产工作中更好配合和遵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社会力量共参与,物资保障更加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村(社区)在积极协助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也积极号召驻村(社区)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展慈善捐赠活动,为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出资出力、添砖加瓦。麻涌镇鸥涌村的热心企业及社会人士积极响应村党组织号召,向辖区村民和一线防疫工作人员捐赠15000个防护口罩,及食品、消毒水等各类防疫物资。桥头镇的湖北籍女企业家捐赠防护口罩10000个,支持一线抗疫人员开展防控工作。截至3月5日,市慈善会共募集到社会捐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款物3670.23万元,其中捐款合计3514.85万元;捐赠物资20批次,折合价值155.38万元。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有效缓解了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人员不足和物资短缺问题,为我市疫情防控战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保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