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通过“三个发力”关心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切实为外来务工人员办实事、解难题,让他们能共享城市文明发展成果,更加安心居住、幸福生活,积极投身“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建设,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从政策上精准发力。为进一步完善东莞社会救助体系,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市民政局聚焦提标扩面,从今年7月份起将非莞籍常住困难群众纳入我市临时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7月9日,《东莞市临时救助办法》正式出台,对因教育、医疗等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在申请临时救助之日前6个月内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提供支出型救助;对因突发疾病,遭遇火灾、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在申请临时救助之日前1个月内暂时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家庭或个人提供急难型救助。8月12日,《东莞市临时救助办法》开始施行。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可根据《东莞市临时救助办法》申请临时救助,渡过难关。
二是借平台持续发力。市民政局“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自创立以来,始终心系群众,以一项项扎实的举措、一个个暖心的动作,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近日多名因病生活陷入困顿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民生大莞家”的“民生微心愿”帮扶项目,获得临时救助金,解决了生活、治疗、返乡路费等燃眉之急。截至目前,东莞通过“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办理了1000多宗异地务工人员提出的“小急难”问题,有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异地务工人员这一群体安心在东莞就业创业、生活居住,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和谐稳定提供保障,为“友善东莞,温暖之城”建设增加新助力。
三是在践行中用心用情发力。市救助管理站全面深化实践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救助管理新模式,大力提升站内生活照料服务质量、强化寻亲送返服务效率。一方面加强与公安、城管、卫生、交通等部门的合作沟通衔接,健全完善多部门联动响应机制,畅通救助沟通渠道,确保第一时间对遇困群众实施救助;另一方面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受助人员指纹比对系统,利用公安“人脸识别”技术、口音辨识、情理感化、资料查找、站际合作、媒体关注、今日头条推送等多种寻亲甄别服务手段开展寻亲服务。今年以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516人次,帮助98名受助人员成功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