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约400对中老年人补领婚姻登记证提供便利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专人专窗服务港澳台、外籍人士约100对;专人服务残障人士约20人,收到群众感谢信两封、锦旗一面……这是东莞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党支部(下称“中心党支部”)今年推出的“优质服务伴您行,便民利民暖人心”实事项目的成绩单。
中心党支部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推出旨在提升服务效能,实现“群众少跑腿”,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登记服务。具体内容为:针对特殊人群推行便民服务,老年人办事免预约,一对一优待服务;外籍人士和残障人士专人服务;线上材料预审服务;其他特殊需求服务。
【实事一】一面锦旗:贴心调解为年迈夫妻补领结婚证
因搬家遗失了结婚证的赖婆婆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补领结婚证。
7月1日下午,赖婆婆在女婿的陪同下来到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申请查询婚姻登记档案。原来,赖婆婆和老伴于1973年结婚登记,因搬家遗失了结婚证,现办事需出具结婚证据。
尽管中心工作人员建议赖婆婆可携上老伴张爷爷前来补领结婚证,但赖婆婆却说现在急用结婚证据暂时不考虑补证,只想查询档案。“老伴行动不太方便,而且我们这些年说不上话,劝他来补证很难。”
“婆婆,如果你们过来补证,我们可以帮忙做通张爷爷思想工作,你们补证当天我们也可以派专人推轮椅到登记处车场接张爷爷,这样就很方便了。”中心工作人员复印了结婚档案给赖婆婆后,也热心地为她提供解决方案。
当天下午,中心副主任钟小燕从公安部门了解到赖婆婆夫妻由于结婚档案上的身份信息与现时信息有变化,导致办理不了户口迁移事项。
本着“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登记服务”的初心,钟小燕同志想了多个办法做通张爷爷的思想工作。经过她的耐心讲解,并多次致电家人指引做通张爷爷工作后,终于在7月7日上午,赖婆婆与张爷爷来到中心顺利补领了结婚证。
“当年我们结婚登记时,登记处很简陋,没有仪式,没想到现在的登记处环境这么好。”当天两位老人有说有笑,沉浸在喜悦中。
为了对中心党支部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表示感谢,7月10日上午,赖婆婆再次来到中心,将锦旗送到中心副主任钟小燕同志和登记员谢静宜同志的手中。
【实事二】一封感谢信:推迟下班时间助新人如愿登记
“多亏各部门热心服务,积极协调,才不至于误了结婚登记的良辰吉日。”东莞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党支部收到了市民苏先生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发来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高度敬业,帮助他与太太如愿登记。
原来,4月10日上午11时10分左右,苏先生和未婚妻彭女士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满心欢喜地前往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办理结婚登记。在窗口登记员核验个人信息环节,发现男方提供的户口簿户籍地址与系统核验信息不相符,需到公安部门打印正确的户口簿方可办理结婚登记。
当天恰逢周六,中心的办公时间为9:00-11:30,当时距离下班时间仅剩不到20分钟,苏先生及未婚妻彭女士担心办好户口簿后婚姻登记处也已下班,怕当天无法登记结婚。
结婚登记是一件人生大事,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充分理解新人的殷切期盼,为了满足苏先生和彭女士当天领证结婚的愿望,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章利云答应会等他们打印好户口簿,无论下班与否都会为其办理结婚登记。
随后,苏先生到公安区办理户口簿事宜,直至中午12时过后,苏先生终于拿到新的户口簿,虽然距离下班时间过去半小时,但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仍热情服务,耐心地为新人办理登记业务。
最终两位新人如愿完成结婚登记,对工作人员高效、敬业的工作一再表示感谢。
【实事三】一封感谢信:多方协调沟通助新人如愿登记
“感谢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特别是感谢钟小姐,您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耐心周到,让我倍感亲切并发自内心的感动。再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东莞政务点赞!”东莞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党支部收到了市民陈女士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发来的感谢信。
原来陈女士因原户籍地公安系统错录信息导致其婚姻状况为“已婚”(实为“未婚”),经多次与户籍地户政部门电话沟通无果,导致心情烦躁。6月1日,陈女士抱着一丝希望来到市婚姻登记管理中心求助,获知系统核实其婚姻状态确为已婚,暂不能办理婚姻登记时,陈女士情绪一度崩溃失控。此时,中心党支部钟小燕同志及时出面安抚其情绪,耐心了解实际情况,主动电话与陈女士户籍公安部门多方沟通协调,积极协助其解决问题,帮助陈女士如愿在6月2日顺利登记结婚,完成人生大事。对此,陈女士对东莞政务的周到服务一再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