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局高度重视行政执法工作,在省民政厅、市委市政府和市依法治市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加强队伍、制度建设,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强依法行政工作能力,有力地推进了各项民政工作的依法开展和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我局2021年度行政执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2021年,我局共受理社会组织、地名等行政许可事项申请820宗,予以许可818宗;开展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地名等民政领域行政检查116次;作出行政处罚1宗,没有因为执法事项而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一)着力构建执法体系建设,切实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探索建立民政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参照上海、重庆、徐州等市经验做法,结合我局执法情况,印发《关于建立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民政综合执法队伍的意见,加强行政执法统筹协调、监督、执法业务培训、执法保障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民政行政执法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二是完善执法工作指引规范。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梳理形成《澳门老虎机 行政执法目录》《澳门老虎机 行政处罚程序办案指引》《澳门老虎机 行政执法流程和执法文书范本》,进一步规范指引民政领域执法工作。
三是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结合法律法规修订情况及实际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修订《澳门老虎机 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实施方案》,调整扩充随机检查事项清单,细化检查比例和频次,增加检查方式,规范检查程序和流程,确保实现民政领域行政检查合理合法、公正高效、公开透明。
(二)多举措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一是组建专门执法机构。2020年11月。在人员机构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我局专门成立了行政审批协调和执法科,由该科室统筹协调执法工作,成为全省民政系统专门设立执法科室的三个地市之一(深圳、中山、东莞),进一步加强执法组织保障。
二是建立民政领域综合执法队。2021年9月,印发《关于成立澳门老虎机 综合执法队的通知》,统筹民政执法力量,成立民政领域综合执法队(目前为广东第一个建立民政综合执法队的地市),由综合执法队统筹推进民政领域执法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执法问题,进一步整合执法力量,形成执法合力。
三是加强执法人员培训管理。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理解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加强思想武装,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加强执法业务实操培训,通过邀请经验丰富的行政执法一线人员、知名律师、科室业务骨干,结合新行政处罚法及民政领域执法事项特点多次为民政领域执法人员授课,增强执法人员实务操作,增强执法技能。
(三)大力创新执法方式,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一是推动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两减一即”。2021年,我局加大行政许可事项在“减时间、减跑动、即来即办”方面的提升,根据数字政府考核政务服务指标常态监测工作要求,再次对21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优化,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均实现“0跑动、即时办、1天办结”,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二是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按照《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清单的通知》,将“担任慈善信托受托人的信托公司金融许可证”和“担任慈善信托受托人的慈善组织法人登记证书”2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优化办理程序,提高群众办理效率。
三是推行柔性执法。探索利用网络、通讯等信息手段,提供证照到期提醒、检查前提示等服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方式,加强非现场监督执法,提高执法效能;积极采取建议、辅导、提醒、规劝、示范、公示以及其他非强制性行政管理方式实施柔性执法,引导相对人自觉依法办事,促进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和谐和社会稳定,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今年我局通过教育、规劝等柔性执法直接劝退不合规养老机构一家,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多家,取得了良好的执法效果。
(四)加快构建综合监管体系,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
1.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引领,筑牢监管工作基础。一是抓制度先行。出台《东莞市关于新时代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等5份内部制度,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保驾护航。二是抓大党建网群构建。组建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9大行业党委协同,33个园区、镇(街道)“两新”党委、80个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共同参与的“1+9+33+80”社会组织大党建网群,全面落实“两覆盖”“双同步”。三是抓“关键少数”。落实“一肩挑”,加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党组织书记等“关键少数”的政审把关,引导社会组织听党话、跟党走。
2.狠抓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提升社会组织日常监管质量。一是加强社会组织年报监管。将年报不及时、投诉较多、活动异常或严重失信的279家社会组织纳入异常名录。二是落实社会组织以评促建。出台《东莞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管理办法》,培育3A级以上社会组织147家,发放5A、4A级社会组织奖励金46万元。三是抓好社会组织财务审计。抽取121家社会组织进行财务审计,联合市民宗局、市文广旅体局等单位开展专项财务检查。加强对社会组织论坛会议、评比表彰的监督指导,约谈6家商协会。四是加强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广泛发动镇街公共服务办、网格员、社区社会组织等挖掘打非线索120条,取缔、劝散非法社会组织8家。五是加强“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梳理293家清理名单,完成首批65家“僵尸型”社会组织执法工作。
3.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夯实民政领域监管力度。我局根据《东莞市“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实施办法》《澳门老虎机 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实施方案》,对我市社会组织、养老服务机构、地名管理、公墓等开展抽查监督工作。一是加强单部门抽查。共抽取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54家社会组织,以及51家地名使用企业、2家公墓。二是加强部门联动。按照市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工作联席会议精神,与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联合抽查了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博物馆)、与民宗局联合抽查了2家社会团体(宗教类)。与住建、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抽查5间养老机构。三是强化结果公开。我局将本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督工作抽查情况、抽取结果向信用东莞、协同监管、国家“互联网+监管”等系统推送,接受社会监督,达到抽查一部分、警示一大片、规范全行业的效果。
二、风险点及存在问题
(一)执法人员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我局近年大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能力水平提升,于2021年9月成立了综合执法队,进行执法方式创新,但仍存在执法经验不足,行政执法程序和技巧掌握不够到位等问题。此外,在探索执法方式创新时,缺乏上行文件依据存在执法风险等问题。
(二)分类分级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按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需对监管主体进行分类分级监管。但目前,民政部、省民政厅暂没有出台相关领域分级分类监管的指导文件,仅在《社会组织抽查暂行办法》中规定市级社会组织的抽查比例不低于4%。同时,地名与社会组织的信用评价体系与风险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将民政领域监管事项进行分类分级监管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和规范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统筹开展社会组织、养老服务机构、地名管理、公墓等民政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探索结合社会组织的年报报送情况、行业风险等因素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级分类,并按不同比例进行抽取检查;加强协同监管、信用信息应用运用,持续开展僵尸社会组织治理,强化和规范民政领域事中事后监管。
(二)大力推进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执法两平台在执法中的运用,完善文字记录、音像记录、档案管理,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与全过程记录制度,出台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与全过程记录制度,全面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三)加强行政执法业务培训。围绕民政领域执法事项及相关法律法规,定期举办民政法律讲座和执法实务培训,注重以案释法和实务性操作,进一步提高执法技能和水平,推动民政机关工作人员成为会管理、能执法、敢执法、文明执法、廉政执法的能手。